三魂是指「天魂、地魂、人魂」,古稱「胎光、爽靈、幽精」,也有人稱之為「主魂、覺魂、生魂」或「元神、陽神、陰神」或「天魂、識魂、人魂」等。三魂生存於精神中,所以人身去世,三魂歸三線路:
- 天魂歸天路,到達空間天路。因天魂只是良知亦是不生不滅的「無極」,因有肉體的因果牽連,所以不能歸宗源地,只好被帶走上空間天路的寄託處,暫為其主神收押,這是所謂的「天牢」。
- 地魂歸地府,到達地獄,因地魂可知主魂的一切之因果報應,也可指使在世肉身之善惡,所以肉身死亡後,地魂再進因果是非之地。
- 人魂則徘徊於墓地之間,因人魂本來是「祖德」歷代姓氏流傳接代之肉身.以七魄在身其性行之魄力,死亡後再墓地對神主,來來往往之走上人路之寄託處。
直到再度輪迴,三魂才會重聚。而「三魂」的根本是「真如」(生命實相),「三魂」是由於「真如動念」所產生的一種能量形態並吸附了靈質而具形體,屬於「靈界」。
七魄是指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慾,生存於物質中,所以人身去世,七魄也消失。之後再隨新的肉身產生「肉體及魄」則屬於「陽世的物質世界」。
- 《先道靜坐叢書之開天眼神通研究》
轉世指一個人在死亡後,其性格特點或靈魂在另一個肉體裡重生。轉世是印度教、錫克教、耆那教、一些非洲宗教與及很多不同的宗教和哲學的主要信條。大部分的現代非一神教信徒也相信轉世說。
這種信仰早於原始文化中出現。一些學者認為,這種信仰源於三個普遍的信念:
- 人類是有靈魂的,而靈魂與呼吸之間有一種不明確的關係,可與肉體分離。在睡眠時,分離是短暫的;在死亡後,靈魂則與肉體永遠分開。
- 動植物也有靈魂,而且強大地影響人類的力量與情緒(即泛靈論)。
- 靈魂可從一個有機體轉移到另一個有機體上。
在很多印度教(尚存的最古老宗教)學院中,仍有人擁護這個信念。
另外,也有人認為轉世不只是一種信仰,而是一個歷史中的實際發生的現象,在原始社會及先進社會中都不斷地被發現。
有人認為,即使相信轉世說,不等於削弱一神教中天堂、地獄和最後審判存在的可能性。主要因為大日如來可視為等同於上帝,而一神教的復活說其實是比轉世或輪迴更為深刻的教義,因為兼顧了個體而不只是把人看成生命之流。
少數的小孩子,不但聲稱有自己的前生的記憶,也表示記得一些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情形。(可參看伊恩·史蒂芬森博士(Dr. Ian Stevenson)、卡洛·鮑曼(Carol Bowman)和伊莉莎白·荷利茲(Elisabeth Hallett)的著作。)一些個案中,小孩聲稱在生命前後到了類似天堂的地方,有時他們有一定的權利選擇是否重生、何時重生,甚至可以選擇自己將來的父 母。
當中一些小孩聲稱,重生並不一定因為人有罪孽,而是一個靈性提昇的機會。額外的生命使靈魂有更多的機會成就天主的託付,並能使性格特點有更大的改進。東方的轉世觀則更為多元化,而有關的慨念可在一些印度教及佛教的旁支中找到。